山东医方捷药业有限公司

首页

走进品牌

医方捷学院

联系我们

新闻资讯
脐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发布时间:2023-06-24| 作者:管理员

中医外治法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珍贵财产,其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繁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脐疗法则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它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成为外治法的一个独立的分支。如今,脐疗法在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中继续创新发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也拥有越来越光明的前景。脐疗的涵义


脐疗是将药物放在脐中(神阙穴),上面用胶布或纱布等覆盖固定,以防治将康问题的一种方法。脐疗的方法主要分为敷脐、滴脐、灸脐、熨脐、脐部拔罐等。脐疗法是在古代药熨、敷贴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岐黄经络、脏腑理论与药物刺激、渗透、激发相结合的产物。相比于传统的调理形式,脐疗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副作用,在保证高效吸收、安全调理的基础上实现无痛触达的调理效果。


脐疗的发展历程


脐疗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且自成体系,发展成熟。脐疗溯源于远古、发展于中古、成熟于明清。


早在殷商时期就有太乙真人和巫彭(即巫医彭祖)创有太乙真人熏脐法和彭祖蒸脐法用以健康调理将康问题,养生延年。最早载述脐疗法的文献,当推湖南长沙马王堆号汉墓出土的医书—— 《五十二病方》。在1973年湖南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收方300方,在已整理好的283张中外治法达一半以上,记载了上百个中医外治法,在这些外治法中就包括有肚脐填药、敷药、涂药及角灸脐法。这些文献的叙述虽原始古朴,却充分体现了在这个时期对肚脐疗法的应用已较广泛,开创了脐疗之先河。


从战国到秦汉,脐疗就已经从凭感性认识的一般运用逐渐上升到理性认知的理论探索。岐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后世脐疗法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书中就有脐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相关学说的论述,也有脐的生理、病理、将康问题诊断、健康调理和预防等方面的阐述。《黄帝内经》中的论述对阐明脐疗法的作用机理很有帮助,并且为后世脐疗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晋唐时期,脐疗方法进一步丰富,并扩大了主治病症范围。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描述健康调理霍乱用盐(药物)填脐灸法,开创了药物填脐疗法的先河。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两书中对脐疗法有较多的记述,独树一帜,专列脐疗一节,论述精辟,立意新颖,并对后世脐疗的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金时期,应用肚脐疗法者众多,脐疗应用之广、方剂之多、方法之精、医家之众、运用之验、制法之精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时期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济总录》两书及《本事方》、《扁鹊心书》中,载有药物填脐的方剂也颇多,可见宋代应用脐疗治病也已经相当普遍。


明清时期处于充实理论,临床发展阶段,健康调理方药增多,健康调理范围也进一步扩大,脐疗的临床经验总结较为全面,论治体系逐渐形成,脐疗的使用更加普遍,已处于脐疗法的鼎盛期。明朝时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述了多种病症的脐疗和方药,且其经验简、便、效、廉。清朝吴师机《理瀹骈文》使脐疗治法更趋于完善,为我国外治法的代表作,书中记载的脐疗的验方达近百种之多。这本外治专著是在经过历代医家不断探索实践中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脐疗法也形成了独特的体系。


民国时期到建国后,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脐疗开始与现代科学结合,并用现代医学对其原理进行探讨,进一步阐述了脐疗的健康调理原理和作用机理。


建国以后,随着岐黄事业的发展,脐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发展和创新。


脐疗的现代发展与应用


到了近现代,脐疗越来越被国内外专家所重视。学者主要围绕临床、理论两方面展开了对脐疗的研究。有学者认为,脐部用药及物理疗法的作用机理在于,药物及外力作用于脐部,刺激局部末梢神经和微细血管,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与传导,调节了集体植物神经机能,改善了内脏及组织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提高了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临床方面,脐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100多种将康问题的健康调理。


岐黄治病用药无论是内服还是外用,都是通过药物的相应药理作用,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其健康调理将康问题的原理是一致的。脐疗法因为其具有取材容易、操作简便、价廉安全、适应证广、疗效卓著、无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等优点而被称为 “ 绿色医疗 ”。脐通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脐疗法主要是通过药物在神阙穴的刺激作用,将药物和艾灸的刺激信息经经络传导、渗透传入体内,可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阴阳与脏腑功能,即 “ 疏其血气令其条达 ”,达到健康调理将康问题的目的。可见脐疗法对于防病保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意义重大。